疫情之下,重庆西区医院内的心梗抢救“战”
“那天在急诊,我都觉得救不过来了,没想到现在恢复得这么好。”今年58岁的邱先生回想起自己突发心梗时的凶险,仍是后怕不已,不停地向西区医院心脏血管疾病中心的医生表达着谢意。正是医生们的团结协作,无缝衔接,才成功将邱先生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脏骤停的死亡边缘给救了回来。
一、心脏停跳 生命进入倒计时
11月9日晚,家住杨家坪直港大道的邱先生在家突感胸口剧烈疼痛,久久不能缓解。急诊医学科主任姚元章教授通过床旁心电图,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就在医护人员准备就患者病症会诊时,刚刚还能正常交流的邱先生突然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心脏骤停。邱先生的生命随时都可能进行倒计时,情况紧急!
给予心肺复苏,进行非同步双向波直流电除颤……率先赶到的心脏疾病中心值班医生张川立即投入抢救。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患者两次出现心脏骤停,都被抢救过来。
二、血流停滞 心肌细胞面临坏死
闻讯从家里赶来的主任医师龚涛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最危急和难以处理的疾病之一,猝死率极高。征得家属同意后,大家没有任何迟疑,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到介入手术室。
21时25分,西区医院介入手术室内,龚涛医生以最快的速度穿刺成功进行心血管照影,结果显示,患者前降支血管中段闭塞达95—99%,TIMI血流速度评级仅为I级,离完全阻断只一步之遥,心肌细胞供血不足的时间一长,可能引起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留给手术团队抢救生命的时间在以秒计算。
三、血压突降 病情变幻从容应对
时间就是生命。在医护人员的协作下,龚涛医生主持手术为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以开通患者闭塞血管。
穿刺、送入导丝、置管……每个步骤需精准无误,差之毫厘就得重头再来。
“血管开口异常,导管难以到位,血管弯曲病变极度狭窄,导丝通过困难“,患者血管的糟糕状况给手术造成了障碍。龚涛医生当机立断,更换了导丝,重新送入。
10点07分,导丝顺利送达前降支远端,待支架置入,闭塞血管成功开通。从患者到医院急诊门口到导丝通过,时间不到50分钟,大大低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中D-to-W(从患者到达医院门口到导丝通过)不超过90分钟的国际标准。
正当医护人员松一口气时,变故陡生。患者刚刚恢复的血压突然急速下降,只有90/60mmHg,血流速度偏慢,医护人员的心再被提起。
“这是慢血流,是急性心梗手术中常见并发症”,随后赶到的心脏血管疾病中心心内科主任宋明宝凭借多年临床手术的经验,立即做出了判断,并和龚涛医生一起,为患者进行了针对性处置,患者血压很快恢复了正常。
22点42分,一场先后在急诊医学科医护人员、心脏血管疾病中心值班医生、手术专家等手中进行的生命传递,最终顺利完成。
术后造影,患者血管重塑良好,血流恢复良好。目前,患者在医护人员精心的术后调养下,已达到出院标准,近日将康复出院。
编辑丨周晓敏
审核丨杜晓锋